首页

优美之家踩踏之家

时间:2025-05-29 14:51:09 作者:当心!这63款移动应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浏览量:39795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中国各地春耕陆续展开。今年二月二(11日)刚过,中国高层便聚焦“饭碗”大事。

  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并要求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当前春耕正在各地陆续展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时部署粮食安全工作,有利于完成全年任务。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之根基。高层此时聚焦粮食安全议题,体现出中国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重视,也有不误农时的考量。

  国常会召开同日还传来消息,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8.3亿元人民币,支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12省(区)加快做好农作物改种补种、农业及畜牧渔业设施灾损修复等相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提供支撑。

  此次会议讨论通过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亦是一大看点。

  中国粮食连续多年丰收,2023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仍有必要。

  他指出,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头等大事,始终是战略举措。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此外,当前中国粮食整体供给有保障,口粮完全能够自给,但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李国祥举例说,如大豆等品种单产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能,从而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针对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会议详细部署: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支撑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李国祥认为,当前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有三大要点。首先,要聚焦耕地和种业,提高耕地质量,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能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聚焦粮食“芯片”,依靠种业振兴切实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落实党政同责,落实产能提升任务;要聚焦重点品种,做好玉米、大豆等品种的产能提升工作,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这样才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完)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福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政治传统的连续性。自古以来,中国任何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强调本朝对前朝的继承和革新,强调本朝作为正统王朝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是天命所归。中国古代有一种国家政权理论叫“正统论”,即通过“统”“行夏正”“居中国”来论证自己所建立的政权在历史顺序和现实政治格局中的正统性。它反映的正是政治传统的传承和延续。

老将长青、新人惊艳 浙江泳军何以闪耀巴黎?

据此前报道,从11日起,福祉部将向20所医院调派20名军医和138名公共卫生医师。这批医疗人员主要负责重症、急诊患者的手术,缓解就诊推迟等问题。

华为推出Mate70系列 顾客在门店排长队体验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是一种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的项目能够被推广给更多的潜在投资机构和合作伙伴,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这种活动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曝光度,还促进了科技成果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深度对接,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湖南东安:新春临近 工人赶制新年宫灯

杭州11月10日电(曹丹)800多年,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和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被宋代画家李迪“封印”在《枫鹰雉鸡图》中。而今,观众只需戴上3D眼镜,就能“走进”画中世界,观看一场生动逼真的狩猎场景。

北京高职自主招生:高就业率带动报考热

10月11日下午,2024年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中外媒体吹风会暨例行记者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监督评估司司长田林在发言时表示,2018年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以后,初步构建起了中国特色国际发展合作评估体系。国合署把提升援助的综合效益和受援方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注重成果运用和转化,把评估的结论用于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和统筹协调,不断地提升援外项目评估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